刊於明報財經
【明報專訊】垃圾收費在即,市民減廢回收意識增強。本港綜合環境服務公司碧瑤綠色集團(1397)受惠公共衛生及環保政策推行,手頭合約價值創歷史新高,並積極投入科技發展領域,如以AI驅動的政府智能廁所及智能回收箱等。行政總裁吳玉群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:「本港對環保回收的需求持續遞增,綠色科技業務將成為新的增長引擎,集團有望從傳統環境服務商,升級轉型成綠色高科技產業。」
碧瑤綠色集團由清潔服務起家,至今已成本港最大廢物管理商之一,管理數以千計的三色回收桶。吳玉群表示,集團自2014年起拓展廢物處理及回收業務,現時已覆蓋上中下游產業鏈,包括廢物收集、分揀及回收。集團近年更加入綠色科技元素,為政府在不同地區提供約100部智能回收箱,可自動測量及記錄各類回收物重量;以及引入全自動高速塑料分揀設備,採用近紅外線技術,快速分揀所有塑料種類及顏色,提高廢物回收的效率。
政府已訂下2035年「零廢堆填」的目標,並推動發展轉廢為能設施。吳玉群指出,集團近年投入資源發展循環回收項目,包括與怡和機器有限公司合作的生物炭工廠。「自從颱風山竹來襲,大量樹木倒塌,令人意識到樹木難以處理及回收。」項目將收集來自Y·PARK的廢木材,通過熱解技術將木質廢料轉化為高質量生物炭,現就木材的質量及濕度進行機器調校及測試,料投產後每日可處理最多20噸回收物料,成品可作種植、除臭及過濾之用。
善用熱解技術 產品可除臭
另一綠色科技項目是廚餘界清道夫——「黑水虻」養殖場,吳玉群解釋:「黑水虻幼蟲會進食廚餘及禽畜糞便,經8至10日進食處理過後,幼蟲將含豐富蛋白質,可烘乾作為水產飼料,排泄物也可作有機肥料。」碧瑤去年投得環保署首份使用生物科技轉化技術的合約,與內地初創合作研發黑水虻技術,料投產後每日可處理15噸雞糞,已佔每日本港雞農場棄置的有機廢物近一半,「黑水虻可應用於廚餘等有機廢物問題,投資額遠低於厭氧技術,若政府投放更多資源發展養殖場,有望每日可處理百多噸廚餘。」
智能回收服務帶來新商機
目前碧瑤可處理的廢物種類包括家居、醫療、建築、化學廢物、動物廢料及廚餘等,而部分玻璃樽、塑膠、動物廢料等均可透過回收設施循環再造。吳玉群指出:「本港進行廢物回收的起步較慢,對照全球的綠色智能化趨勢,綠色科技仍有潛力尚未發揮,加上環保政策及新發展區規劃出爐,本港將要處理更多可回收資源,也需要更多智能回收設施及服務,為集團帶來新商機。」
助客提升ESG 達減碳目標
為配合ESG需求,碧瑤今年也推出增值服務「ESG+」方案,協助客戶提升ESG表現,達至減碳目標。吳玉群表示:「清潔及園藝服務方面,我們採購多種符合環保規格的產品,並使用自家生產的有機回收物料,如玻璃砂及生物炭助客戶減碳,滅蟲時採用更節省水電的方案,進行資源回收時,亦透過智能回收機提供有關數據。」她補充,該方案加入教育元素,邀請客戶參觀回收分揀廠等設施,讓他們更信心進行環保回收,料可吸引更多着重ESG理念的上市公司及其他企業客戶。
投資方面,吳玉群指出,集團雖然同時投入不同環保科技項目,但主要以投標合約形式運作,成功中標後再作資源投放,投資十分審慎。集團將繼續與初創企業合作研發新技術,亦會尋求在內地或東南亞的併購項目,如內地一、二線城市的提供城市管家服務的企業,藉此提高市場份額。